國科會人社中心補助學術研究群活動

「去–相合」打開的可能性:美學、思想、政治的跨域操作與實踐
-
本研究群以法國當代哲學家暨漢學家朱利安(François Jullien, 1951-)近年戮力推廣的「去–相合」(dé-coïncidence)概念為軸心,透過跨學門領域成員組織的研究群,嘗試從美學、政治、思想幾個不同層面,自臺灣的立場與朱利安的哲學體系產生論述碰撞及對話,企圖發展出具在地特色的理論建構與論述實踐。
-
「去–相合」概念是朱利安於2016年應臺灣「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」邀約擔任首屆策展人,在過往哲學工地之基礎上提出的思想概念。2017年,朱利安將系列論述發展為專書《去–相合:自此產生藝術與暢活》(Dé-coïncidence. D'où viennent l'art et l'existence?)出版(華譯本於2018年發行)。2024年於台灣出版之華文譯著《重新打開可能性:去相合,一種操作術》(Rouvrir des possible. Dé-coïncidence, un art d’opérer),更是朱利安從哲學的角度介入政治,透過鬆動既有僵化的規範來啟動未來世界新的可能性之思想提案。作為朱利安晚近致力推動的概念,「去–相合」的論述張力和理論潛能正在持續蔓延中。
-
本學術研究群獲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,以「去–相合」概念為主軸,從不同領域之脈絡視域來回應、探勘、深化此新穎概念在臺灣此文化、政治、社會場域之論述發展潛力,以及此概念於哲學思想、人文藝術、社會政治等各個領域操作與實踐之可能性。透過實體線上混成模式不定期舉辦研讀會,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參與,共同研討、思索、發展、創造「去–相合」概念可能的論述內涵與實踐方式。
📌活動地點:成大中文系21101教室(實體線上同步,線上連結請見研究群臉書社團)
📌研讀場次:https://reurl.cc/O5KDbA
📌聯 絡 人:蔡振文同學 (email: B54119014@gs.ncku.edu.tw)
📌臉書社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4087362728163679/
🔗報名連結:https://forms.gle/cifPBgTBvBJGXT739
-
主辦單位: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、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
-
本研究群以法國當代哲學家暨漢學家朱利安(François Jullien, 1951-)近年戮力推廣的「去–相合」(dé-coïncidence)概念為軸心,透過跨學門領域成員組織的研究群,嘗試從美學、政治、思想幾個不同層面,自臺灣的立場與朱利安的哲學體系產生論述碰撞及對話,企圖發展出具在地特色的理論建構與論述實踐。
-
「去–相合」概念是朱利安於2016年應臺灣「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」邀約擔任首屆策展人,在過往哲學工地之基礎上提出的思想概念。2017年,朱利安將系列論述發展為專書《去–相合:自此產生藝術與暢活》(Dé-coïncidence. D'où viennent l'art et l'existence?)出版(華譯本於2018年發行)。2024年於台灣出版之華文譯著《重新打開可能性:去相合,一種操作術》(Rouvrir des possible. Dé-coïncidence, un art d’opérer),更是朱利安從哲學的角度介入政治,透過鬆動既有僵化的規範來啟動未來世界新的可能性之思想提案。作為朱利安晚近致力推動的概念,「去–相合」的論述張力和理論潛能正在持續蔓延中。
-
本學術研究群獲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,以「去–相合」概念為主軸,從不同領域之脈絡視域來回應、探勘、深化此新穎概念在臺灣此文化、政治、社會場域之論述發展潛力,以及此概念於哲學思想、人文藝術、社會政治等各個領域操作與實踐之可能性。透過實體線上混成模式不定期舉辦研讀會,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參與,共同研討、思索、發展、創造「去–相合」概念可能的論述內涵與實踐方式。
📌活動地點:成大中文系21101教室(實體線上同步,線上連結請見研究群臉書社團)
📌研讀場次:https://reurl.cc/O5KDbA
📌聯 絡 人:蔡振文同學 (email: B54119014@gs.ncku.edu.tw)
📌臉書社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4087362728163679/
🔗報名連結:https://forms.gle/cifPBgTBvBJGXT739
-
主辦單位: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、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
瀏覽數:
分享